Poster design: Ying-Xuan Lai

2022年環境史研習營


時間:2022年11月19日(六)9:00~17:00(8:30–9:00報到)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凝態物理館1F楊金豹演講廳(臺大綜合體育館對面)

主辦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聯絡人林小姐asithteh@gmail.com


活動簡介

當1960、70年代的歐美國家為環境運動所震盪時,已然將目光移開帝王將相的歷史學者,開始留意乘載人類與萬物的環境。這波將「非人」納入史學研究的轉向,逐漸形成被簡稱為「環境史」的學術領域。此一領域廣納多個既有學門的研究方法,突破原有的學問疆界,在歐美掀起熱潮。1990年代,在中央研究院劉翠溶院士的引介下,臺灣的環境史研究也揭開序幕。近三十年來,部分大專院校陸續開設了相關課程,向年輕學子介紹此一史學後起之秀。然而,相較於其他史學分支,環境史並未成為常態性的選修課程;比起歐美、東亞等國,臺灣環境史至今受到的關注、認識與理解還有很大的推展空間。本所環境史研究群長期透過講座與工作坊凝聚學術社群量能,為了進一步向下紮根,將與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合辦研習營,濃縮「環境史導論」的課程精華,培育更多學生加入環境史研究的行列。

本活動包含講座與圓桌討論。講座包括三個主題,共邀請6位講師,每位講師講課50分鐘。主題一為「議題與動向」,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洪廣冀介紹環境史研究的議題、經典著作與近年趨勢,讓學員對環境史有初步認識。主題二為「研究方法」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顧雅文說明環境史慣用的跨領域研究方法,如地理資訊系統(GIS)等工具。主題三「案例分享」,分別由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曾獻緯、美國匹茲堡大學亞洲研究中心Global Professor劉士永,以及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周序樺,分享各自在不同領域的思考方式與具體研究案例。圓桌討論將由六名講師共同主持,與會者可於1小時內自由發問或與講師討論。研習活動結束後,11月23日將於臺大歷史系舉辦專題演講,由劉士永教授針對環境史議題分享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議程】

08:30–09:00 報到

09:00–09:10 開幕式

09:10–10:00「積漸所至」的臺灣環境史研究|呂紹理

10:00–10:50 重探環境史研究中的保育與保存之爭|洪廣冀

10:50–11:10 休息

11:10–12:00 環境史家的技藝 — — 歷史GIS|顧雅文

12:00–13:00 午餐時間

13:00–13:50 以山為本、以茶為業:沿山農村的大水堀|曾獻緯

13:50–14:40 反思研究環境史的立足點:生態道德論還是經濟效益論?|劉士永

14:40–15:00 休息

15:00–15:50 從自然書寫到環境人文研究:「種種看」的想像與實踐|周序樺

15:50–16:50 圓桌討論

16:50–17:00 閉幕式


【主講人介紹】

呂紹理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著有《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核心關切的主題為歷史的時間理論和日常生活史,近十年則將焦點集中於注意生物時間與歷史的關係,因而開始探索自然史(博物學)、農學與殖民治理的課題。目前正在撰寫與臺灣園藝史有關的專書。


洪廣冀

出身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系,於哈佛大學科學史系取得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長期關注臺灣林業史的議題;在細究林業政策的邏輯後,目前透過口述史以及多元史料的應用與解讀,期能揭露基層官僚、地方社會等「底層」與林業相互糾纏的歷史地理學。


顧雅文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大學院國際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到目前為止,我的研究對象大致有兩組,一是疾病、醫療與藥用植物史,二是水歷史與水文化。近年尤其關心後者,我開始真正走入田野,挖掘材料,試圖理解臺灣史上不同時空、不同身分的人群如何認識、利用、控制水,與水共生或與之對抗。我樂於吸納其他領域的洞見、方法或工具,以探求創新的歷史敘事角度。


曾獻緯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經濟史、臺灣環境史。著有《戰後臺灣農業科學化的推手:以農業推廣體系為中心(1945–1965)》。


劉士永

現職美國匹茲堡大學亞洲研究中心Global Professor,暨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研究興趣在近代東亞公共衛生史、當代醫學史,以及東亞環境史。最近幾年除持續關注東亞環境變遷與疾病轉型問題外,2021年起更與日本香川大學村山聰與斯洛伐克大學Zarko兩位教授,針對俄烏戰爭下的戰爭與生態危機,陸續於美國環境史年會(2021)及北京全球生態史會議(2022)組織討論組,建立長期之學術對話關係。


周序樺

美國南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Farm for Change氣候變遷:人文社會跨領域觀念實驗室主持人。在南加大唸書期間,我開始了美國有機文學與文化研究之路,我認為「有機」是一種「有意識對抗農業工業的耕作方式」,也是一種淑世的環境倫理。目前,我正在撰寫一本橫跨文學、歷史、生態學、城市研究與宗教研究等領域的專書,這本書在跨太平洋的脈絡下,探討美國有機農業的殖民醫學、農事詩學、嬉皮文化、正念生活與城市農業等面向。2019年我也從一個堅持「不需要到火星才能書寫火星」的文學研究者,與歐美所同仁一起開始實踐與體現「種種看」的真諦。我們嘗試在不毛之地種種看,探索大眾對於「有機」、「耕作」、「城市」、「耕作做為一種信仰」、「自然書寫」以及「說故事」等的刻板印象。種種看是一種嘗試,它是激進的,也是一種強調互助的公民倫理。我希望這些跨領域的社會實踐經驗能為人類世帶來一種不同的環境人文視野。


【注意事項】

1.報名者所提供之個人資料及聯絡方式僅供主辦單位寄送活動通知與資料時使用。

2.本活動期間,未經同意,請勿拍照、錄音及錄影。

3.本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將使用錄音筆、相機及攝影機等設備記錄活動過程。活動當日所取得之影音資料均於活動結束後公開。

4.本活動線上直播。如為因應疫情而改成線上講座,將另行通知並提供Webex線上會議連結。

5.活動手冊之電子檔將於活動前寄送至報名者之電子信箱,活動當日另提供紙本手冊。

6.本活動僅於午餐時間提供免費便當,不另提供免洗餐具、茶水及點心。請自備個人餐具及水壺

7.活動結束後,將提供與會者活動參加證明之電子檔。

8.本活動名額為90名,備取30名,活動對象以大學及研究生為主。正取及備取名額將於活動前一週公告。